先有光速定义,然后才有长度定义,是这样吗

差一点点 👍,顺序其实是这样的:


1. 最早阶段:长度先行

  • 在 1791 年,法国大革命时期, 最早被定义为“从赤道到北极经巴黎子午线全长的千万分之一”。
  • 那时候没有“光速定义”,光速只是个实验要测的数。
  • 时间单位(秒)则来自天文:一天的 1/86400。

2. 20 世纪中期:米靠光速“间接定义”

  • 1960 年:米被改为基于氪-86 原子光谱线的波长。
  • 1970 年代:由于光速测量极其精确,科学家开始反过来利用光速和秒(原子钟)来定义米。

3. 1983 年:光速固定为常数

  • 国际计量大会规定:

    • 由铯-133 原子跃迁频率定义。
    • 光速 c 被固定为 299,792,458 m/s(定义值,不再测量)。
    • 被定义为光在真空中在 1/299,792,458 秒内走过的路程。

4. 所以顺序是:

  • 先有秒(时间单位),因为它由铯原子钟定义,独立于光速。
  • 再固定光速为一个常数
  • 最后用光速 + 秒 来定义米(长度单位)

✅ 换句话说: 并不是“先有光速定义,再有长度定义”。 而是:先有时间定义 → 固定光速 → 由此定义长度

Sign In Name Sign Out